疫情期間,禁止舔手翻書!
請忍住
日本一公司早些時候規(guī)定,禁止舔手翻書,這樣不僅更衛(wèi)生,還可以保護圖書。對于這個規(guī)定,許多網友連連叫好,不過也有人,多年的習慣難以改變......
美國衛(wèi)生官員呼吁不要摸臉,下一秒舔手翻紙
如果說,誰能貫徹落實這項規(guī)定,一定是化學家了,畢竟這可是要命的動作......
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,好幾種人工甜味劑就是化學家意外“嘗”出來的,啃筆舔手指后,不僅沒“over”還覺得“甜甜的”......
糖精:把實驗室里的產物都舔了一遍
糖精是最常見、最古老的甜味劑,它的發(fā)現(xiàn)歷史源于一次小小的意外。
1879 年的一天下午,美國巴爾的摩大學的實驗樓內,來自俄國的化學家康斯坦丁·法勒伯格法勒伯格(Constantin Fahlberg),興致勃勃的進行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實驗,并且今天是他的生日,妻子娜塔莎早已準備好晚餐等他一起歡聚。
傍晚的煤氣燈下,法勒伯格認真觀察著燒瓶里反應的溶液,卻把生日晚餐一事拋之腦后。最終,實驗有了結果,他在記錄簿上記下結果。
此時,法勒伯格才想起晚餐事情,便匆忙將鉛筆塞入衣袋,穿上外衣就往家趕。晚餐時刻,法利德別爾和妻子發(fā)現(xiàn)牛排和色拉味道發(fā)甜,出于科學家的嚴謹習慣,他將目光聚焦餐具,便舔了舔餐盤邊緣,思忖片刻,再舔了舔自己的手。
然后,又用舌頭舔了一下衣袋里的那枝鉛筆?!皢栴}出在鉛筆上!”他興奮嚷道,鉛筆上的甜味來自實驗室。于是,他對實驗室器皿進行細致的檢查。終于,他捕捉到甜味源于一種化學物質—鄰磺酰苯酰亞胺鈉。
康斯坦丁·法勒伯格
從此,他集中精力去研究這個偶然發(fā)現(xiàn)的化學物質,最后從煤焦油中經過一系列反應和操作得到鄰磺酰苯酰亞胺鈉,并測出它比蔗糖要甜500倍,他把它叫做“糖精”,法勒伯格隨即獲得美國專利。
糖精鈉化學式
在1886 年,他在德國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用于從煤焦油中合成糖精的工廠,糖精從此進入人們的生活。糖精由于具有價格低,不參加代謝,不提供能量,攝入后不會引起人體發(fā)胖,不影響口腔衛(wèi)生,且性質穩(wěn)定的特性,至今仍應用廣泛。
甜蜜素:邊做實驗邊抽煙
甜蜜素的發(fā)現(xiàn)也與糖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它讓發(fā)現(xiàn)者在抽煙時嘗到了甜味!
1937 年,在伊利諾伊大學有個博士生叫麥克爾·斯維達(Michael Sveda),他的課題是研究一種退燒藥的合成。由于實驗室管理不規(guī)范,或是他不遵守實驗室規(guī)章制度,他經常邊抽煙邊做實驗。
邁克爾·斯維達
有一天,麥克爾·斯維達要抽在實驗臺放著的香煙時候,手指掃過了嘴唇,感覺手指很甜。后來他發(fā)現(xiàn)該甜味來自于一種名為環(huán)己基氨基磺酸鈉的化學物質,中文譯為“甜蜜素”。
甜蜜素結構式
甜蜜素具有非營養(yǎng)性、低熱量、對酸、堿、熱均較穩(wěn)定特點,并且具有水溶性好、甜味清爽、安全性高、穩(wěn)定性高等特點。
阿斯巴甜:舔手指翻書被發(fā)現(xiàn)
無獨有偶,一種名為阿斯巴甜的甜味劑,也是被科學家無意舔了一口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1965年12月,美國的Searle公司研究員詹姆斯·施拉(James Schlatter)為研究胃潰瘍的治療藥時進行各種氨基酸的結合實驗。
在合成化合物過程中,他手指上不經意沾到一些粉末,當他將要捏起一張紙的時,就像有的人習慣舔手指方便翻書一樣,他自然而然舔了一下手指,發(fā)現(xiàn)手指非常甜。
詹姆斯·施拉
他目光隨即投向一個裝有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,用于生產中間產物的容器,他再次嘗試里面的物質后,最終發(fā)現(xiàn)一種全新甜味劑—阿斯巴甜,詹姆斯·施拉因此獲得新專利,現(xiàn)被廣泛應用于飲料中。
阿斯巴甜結構式
糖精、甜蜜素、阿斯巴甜除應用于食品行業(yè),還可用于飼料添加劑、日化行業(yè)和電鍍等行業(yè),而甜蜜素和阿斯巴甜不能用于電鍍等行業(yè)。
以上化學家發(fā)現(xiàn)甜味劑看似誤打誤撞和弄拙成巧,但是背后卻離不開他們長年累月的鉆研以及對科學真理的執(zhí)著與奉獻。
最后想提醒大家,香甜食品會給我們帶來愉悅的感受,但是長期過量攝入甜味劑亦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損害。
人工甜味劑對健康有益嗎?
眾所周知,長期過多攝入添加糖可增加齲齒、肥胖及其他多種慢性病的風險,于是科學家們和食品生產商將目光放到了甜味劑(Sweetener)上,然后各種“無糖飲料”問世了。
但是,這些含有甜味劑的飲料真的安全嗎?
甜味劑用于替代蔗糖,它能滿足甜味食品的需要,具有能量低、甜度高、水溶性好、減少因糖攝入帶來的齲齒風險等特點。
好的一方面,甜味劑具有調節(jié)食品和飲料口感;調節(jié)和增強飲料的風味,又可保留新鮮味道;促進風味的形成的作用。不好的一方面,用甜味劑代替蔗糖,會增加人們肥胖風險,損傷肝臟和神經系統(tǒng)等。
甜味劑并不是蔗糖安全替代品,它們會增加致癌風險,并對消化系統(tǒng)、呼吸系統(tǒng)、泌尿生殖系統(tǒng)、神經系統(tǒng)等造成損傷。
因此,不應過多喝飲料、吃甜食,更不可給嬰幼兒及兒童食用甜味劑,這不僅會干擾孩子正常的口味喜好,而且使他們養(yǎng)成依賴甜食的不良飲食習慣。
甜味劑雖可騙過味蕾,但不能騙過欺騙自己的身體,過度依賴難免要付出健康代價。與其食用含甜味劑食品,不如合理膳食、選擇營養(yǎng)價值高的食物,適度食用代糖食品。
參考文獻
1. 甜味劑,甜到憂傷. 閃電新聞,2020,09,10.
2. 鄭建仙.高效甜味劑.北京:中國輕工業(yè)出版社,2009:42 -45.
3.余國新, 我國甜蜜素現(xiàn)狀概述. 食品安全導刊 2011, (10), 48-49.
4.張伊莎,張蒂根,王小玉, 二肽甜味劑──阿斯帕甜. 江西科學 1995, (04), 249-254.
5.張立葵, 甜味食品的“甜蜜陷阱”. 知識就是力量 2020, (05), 76-78.
END
審稿:孫亞飛,清華大學化學博士。
蝌蚪五線譜原創(chuàng)文章/轉載注明來源
責編/小西途說
歡迎掃碼入群!
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!